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理 >

太极拳的现状:大多是太极操,不要搞“创新”糟蹋太极!

时间:2018-03-08作者:YH 点击:

  太极拳在我国的发展因种种原因,目前的情况可说是三分天下,各自为政。

  一是体委(官方)的·有极大的组织宣传推广、举办比赛、进行国际交流等的便利。但在某种程度上,其质量受民间秘传功法的制约。

  二是大专院校的,文化素质较高,有从事教学、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功法编写等的有利条件,但也受民间秘传功法是曾为太极拳的形成作出过贡献的先人们地下有知,定会痛心疾首、不得安息。由此可见,太极拳的规范合理,符合太极原则·有检验的标準等是非常重要的。在继承未搞好的情况下不宜搞什么所谓的“创新”,不然的话,不仅不利於太极拳水平的提高,而且还会离原来的太极拳越来越远,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后人造福。但愿有朝一日三分天下能得以统一,大家同心协力,优势互补,还太极拳本来的面目,以便更好地造福於人类,不辜负前人,不愧对后人,为太极拳史谱写新的篇章。

  再说太极拳论是以前练功者对功夫的记录,不是一般的古文,并非将其翻译成通俗的文字就能理解的;而且造诣不同的练拳者,对其理解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研究、交流、编写教材等也同样受到一定的制约。

  三是民间的,有掌握传统秘传功法的优势,但缺乏经费,学术水平相对而言较低,活动的范围较为有限,再说因传统的观念(民间的东西难登殿堂,官方代表权威)和功法不轻易外传的门规影响等限制,也较难更好地将其向外弘扬推广。

  结果导致了如下三种现象:

  1·比赛规则不够完善,难以令人信服现在一些颇具规模的太极拳比赛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外形"(初级)的阶段。某些“全国太极拳冠军”的拳架,如果以传统精髓的太极拳测试标準来衡量,仅仅还是一般水平,有些动作甚至还违背了太极拳原则。他们无法与真正比较懂太极拳的人进行技艺或理论的交流,只中"看"不中用。其原因为现行的太极拳比赛基本上是根据动作与比赛规则和评分标準相符合的程度来评分定名次的,并没有对参赛选手进行功夫与内力水平测试,更何况这些规则与标準还未能真正体现太极拳的水平;还有待於改善。有时甚至出现"先定名次,后进行比赛黑白颠倒的作弊情况,有些太极拳裁判竟不大懂太极拳而仅凭背熟比赛规则与评分标準就参与评判。如陈式太极拳有“要想功夫好,先把圈练小”的要求,讲究以内经统领全身,试问请一个练永春拳的外行裁判如何来理解和评价太极拳这些精髓!他们弄懂了可能要修炼10年传统太极拳了。所以经常搞得许多太极拳教练、运动员意见纷纷,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2·宣传报导的分寸掌握不妥,造成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一些曾多次获得全国太极拳比赛冠军的运动员常被称为"太极王子"、"太极女皇"、"武坛宿将"等,这样的宣传报导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不妥当的,这不利於人们正确地认识太极拳。我国这些“太极**”的运动员哪一位可以称的上太极功夫高手,从体质上看,都是弱不禁风,根本都是不堪一击!具有“太极女皇”称号的获得者全国太极拳女子冠军根本就是花架子,具业内流传快膝关节置换了,只因长期多处违反传统太极拳拳理禁忌和人体生理学,就别谈功夫了!

  其实他们练的拳架仅仅只是太极拳的基础之一,而且大多数人只是懂得这样练,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练,很难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尤其是这些冠军一旦遇到外来的挑战,往往无法应付。还记得在参加某省武术学术研讨会上,笔者听省里的一位官员说了这样的奇闻:中国的某位武英级武术运动员竟推不动一个单脚站立的老人。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人们不禁要问,这些代表中国武术运动员最高级别的武英级运动员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呢?这岂不是武术史上的一个笑话吗?他们练得是太极拳还是太极体操?

  3·乱拳架质量严重下降,不利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在很多人练拳没有一招一式地练準确,而是随便跟著老师练个大概,连"形"都还未能过关,更不用说"气"、"意"。过些日子,这些人又去当老师了,那么教出来的学生,其拳架的规格又有所下降。多次这样进行,以致有的地方太极拳已是面目全非了。有的人为了求多,凡现有的太极拳架,他们都草草地学了一下,甚至还学了一些其他什么内容,有时还互相混淆。但他们同样教人不已,那么教出来的学生,其拳架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如果这些学生又去教人,其结果就不说自明。这些情况要是曾为太极拳的形成作出过贡献的先人们地下有知,定会痛心疾首、不得安息!由此可见,太极拳的规范合理,符合太极原则·有检验的标準等是非常重要的。在继承未搞好的情况下不宜搞什么创新,不然的话,不仅不利於太极拳水平的提高,而且还会离原来的太极拳越来越远,是在糟蹋国宝太极拳,使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后人造福。

  但愿有朝一日三分天下能得以统一,大家同心协力,优势互补,还太极拳本来的面目,以便更好地造福於人类,不辜负前人,不愧对后人,为太极拳史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