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养生 >

太极拳 | 上下一条线,脚下阴阳变

时间:2018-04-12作者:GJ 点击: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是说懂劲阶段训练的是神经的灵感程度,是通过神经感应的灵敏来判断对方来力的轻重、虚实和方向。

如何理解虚实和轻灵,虚实和轻灵是相辅相承的。分不清虚实,就达不到轻灵;没有轻灵,就不可能完全分清虚实。虚实和轻灵的标准就是:上下一条线,脚下阴阳变。

 

“上下一条线”的体表特征。在行功走架中,一招一势都能感觉到从头顶的百会穴,通过命门,直通脚下涌泉穴有明显的经络流动感觉,这种感觉好像有一根细线牵连着,富有很强的弹力,伸缩自如。左侧经络的一线牵感觉更为明显。为何左侧明显,应该是与拳势动作有关。练拳中,这种感觉很特别,好像整个人从上到下被一根线串连着,此时的人就像是提线木偶,只感觉到体内的“线”,没感觉到身上的肉和关节等,也许这是幻觉,但却是练拳过程中的切身体会。

“脚下阴阳变”的体表特征。

拳论上讲的轻灵、虚灵,不应是指四肢动作的轻重、快慢。应该是讲究阴阳的变换。阴阳变换是自然变化。在练拳过程中,体会阴阳变化的过程:感觉如行云流水,脚下生风,步履轻盈,每提脚迈步都是那么自然而然的,不仅活动脚是飘逸的,支撑脚也没感觉到更多的份量。每一步不是脚踏实地,而是感觉到如脚踩绿茵,是那么的柔软,且能感觉到些许温热。

这种阴阳的变换,应理解为体内能量的变换,能量的活动。

练拳中,能感觉到两腿前后部温热不一。腿前部较温热些,感觉到有股热流向下涌动;而腿后侧则感觉到有凉风上抽,膝关节处更能感觉到冷热交替和能量涌动。相对应的手臂也是如此。手臂外侧明显有能量涌动的感觉,肘关节也膝关节感觉类同,有涌动、鼓胀的感觉。手掌随拳势而感觉不一,经常出现的体感是手掌生风,好像有微风从掌心拂过;最佳感觉是体会到指甲缝有电麻感,且是外放的,好象向外放电似的。

训练到如此境界,自己感觉不出自己的份量,也感觉不到自己身体结构,一切动作都是自然运动,四肢百骸都是受内在能量驱使而动,还可感觉到皮下有气流层似的,能吸、能粘、能鼓、能转。总之,此阶段练拳其乐无穷,此时要找一个更贴切的词来表达此时的感受的话,我想应该是"幸福"吧!

 

再析太极密码

一、太极基础密码:对拉拔长、撑筋拔骨。

1、三维支架:

身体站立时,有三个轴,即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三维立体的保持身体的支撑和平衡。

具体要求,

上下悬拉(悬顶---五趾抓地,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分拉), 前后扳机(吸胯--敛臀,使骨盆在肌肉拉力下翻转扳紧,形成弹簧扳机), 左右相挣(扣膝---圆裆,大腿骨内旋形成下部膝内扣,上部股骨头部位外撑从而裆圆撑)。

如此身体在上下、前后、左右三维,都具备了矛盾统一的控制力量。

2、脊柱三关:

人体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椎部、胸椎部、腰椎部、骶椎部。

其中颈椎部、胸椎部、腰椎部在骨盆支撑以上。它们的作用是缓冲上部力量,但同时也消解腰腿部上传的力量。要求含颌立颈、含胸拔背、收腹立腰,以此来使骨盆以上脊柱树立笔直,已达到减少缓冲,腰臀部力量可沿脊柱直线上传,减少力量的损失。

3、任督连接:

督脉起于会阴经过肛门沿脊柱上行至百会,任脉起于百会经过口下行至会阴。在肛门处、口腔处断开,于是就需要收撮谷道(肛门){提肛}----{舌抵上腭}这两个动作来连接督脉和任脉。

从力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动作主要是起调节腹腔和胸腔的内部压力,以便于力量的更好的收发传递。从生理学角度看,这两个动作还有调节植物性神经和促进腺体分泌的作用。

以上三部,即为太极拳的基础密码,是太极拳所有动作的总法则和贯穿始终的总规范。是破解太极拳奥妙的总法门,是进入太极拳大门的钥匙。此为武道一式,诸式之母。不了悟此间奥妙,打一辈子太极拳也是徒劳。

 

二、太极拳的上肢运动密码:

力由脊发,沉肩坠肘,是太极拳对上肢运动状态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在于肩胛骨的松沉与外展,也就是说只要肩胛骨沉降外展,自然就一定是“沉肩坠肘”。

肩胛骨的基本运动为上提、下沉、内对缩、外展四种,所谓力走后背,实际就是指腰腿部大肌肉群发力时,力沿脊柱上传,至肩胛骨部,通过肩胛骨的支撑传导作用(肩胛骨处在沉下外展状态),传递给臂、手。要求在发力之前手臂先到,所谓稍节起,根节催。

三、太极拳的下肢运动密码:步如猫

迈步如猫行,是太极拳对下肢运动状态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是吸胯敛臀和大腿的提、落。所谓根节起(中节曲)稍节随,腿部的根结是腰胯,中节是膝,稍节是脚。即动意在腰胯,起步在大腿,小腿以下当“木杆”,如踩高跷。

以上即为太极密码。以此可以破解以下太极拳的奥妙。


 

破解太极劲力

1、破解整体发力:

太极拳重视丹田发力,而丹田实际上在这里应该这样理解:腰、腹、臀、大腿等部的身体最大肌肉群协调发力,下蹬上顶(蹬腿顶头,腰髋膝关节由屈而伸),是为身体主力。力,快发如爆炸,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两头弹崩(腰为主宰,腰不仅仅只是转动主宰),上沿直立的脊柱刚性传导直达颠顶,下沿小腿直达根底。从而表现出全身整体、弹簧、爆发力;力,慢发如顶簧,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两头弹撑(腰为主宰),不丢劲不顶劲。整体劲(身体主力)存在于一切发力之中,为万劲之始。

2、破解螺丝劲与缠丝劲:

所谓螺丝劲,即腰脊、腿、臂等在旋扭中顺直发劲。应该这样理解,旋扭,并不要旋转很大,有旋扭之意,而旋转的幅度以自然为度,往往幅度都很小。即,攻进时旋转必伴有顺直(顺着主干轴直向)发力推进才有意义,此劲即为螺丝劲(如同上紧螺丝钉)。同理,抽退时,如同退螺丝钉。无论进退,顺直方向的劲力为主力,旋扭为副力。

缠丝劲,稍复杂一些,加进包卷缠绕的动作,由螺丝变成螺母,不过原理相同。

此劲,必由整体劲催动(身体主力),不可丢了下蹬上顶之意(虚灵顶劲,如踩高跷)。

3、破解力走圆弧:

凡力必发直线,整体主力必顺轴线(腰脊)向上,而同时有以轴线(腰脊)为轴的旋转,从而表现为力走圆弧。而局部力相应配合整体主力,如腿脚、臂手,理同螺丝与缠丝。

4、破解弸捋挤按採挒肘靠劲:

太极有弸捋挤按四正劲,採挒肘靠四隅劲。以应八卦,以应和东、南、西、北四正向,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维向。

弸劲为横张劲,横中带顺直之意;捋劲为顺向我劲,直中带卷(腰轴转带);挤劲为对挤劲,挤中带旋(螺丝式进退);按劲为顺向敌劲,直中带曲(肘似直非直,腕似曲非曲);採劲为向外顺带;挒劲为向内顺带;肘劲为以肘进击;靠劲为以肩靠击。

此八劲,也必由整体劲催动(身体主力),不可丢了下蹬上顶之意(虚灵顶劲,如踩高跷)。

5、破解粘、连、跟、随:

所谓粘连跟随实际是一种状态、一个过程,是敌我双方的相对状态的描述,而不是什么劲力。只要如上所述规范运用好,加上步法的运用(稍后再述),其身体对力量的感应与表达自然就是是这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