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理 >

练太极,拳理亦是做人之理

时间:2018-11-29作者:GJ 点击:

  学武先修德,练拳须明理。

  修身养性

  太极拳讲求以柔克刚,修身养性。养性十分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情,太极拳养性要求不可暴,不可躁,不可急,不可怒,要制急、制躁。在当代社会,人们的浮躁情绪十分严重。

  中国已然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随之现代的中国人变成了最急躁、最不耐烦的地球人。做事要名利双收,创业要一夜暴富,这些浮躁的情绪到处可见,而舒缓平稳的太极拳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得以放松,心神得以静养。

  谦和厚道

  古人讲:“满招损,谦受益。”学练太极拳必须去掉“满”字,牢记“谦”字,任何时候都不自满,都要虚心,学习太极拳是无止境的。另外,要学做厚道之人。郑板桥题词“难得糊涂”。“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

  傻人多糊涂,但“傻有傻福”,这样可使自己的心保持平静和淡定。厚道之人表面愚钝,但实际上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修养。“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的评价沉着,聪明的厚道人,吃亏是心知肚明,心存善良,上善若水,这种人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行的人。

  宽容大度

  做人立于天地之间要宽容大度。

  太极拳讲究“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始终“抱元守一”,意念中和,顺应人体的自然规律,达至真正的“虚”与“静”,这样才能虚怀若谷、胸襟宽阔,才能心无旁骛,得失不计,宠辱不惊。

  留有余地

  留余思想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做事做人都要留有余地。给别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余地,做事不要做绝,得饶人处且饶人。在清朝,河南有个康百万庄园,因接待慈禧太后而闻名于世。

  康家的家训就是《留余》,并刻匾世代相传,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匾上还书有南宋留耕道人的《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就在这种留余思想指导下康家由明朝至满清至民国历经三个时期四百年的时间,荫福十二代。

  太极拳也讲留余,拳理说:“不偏不倚,忽隐忽现”,“三分练,七分养”。无论是练习还是与人交手,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犹如龙之变化,能升能降。降能隐而藏形,现能飞升太虚。”做人也是一样,不可浮夸或太过极端,这也是修炼品行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练太极拳也是修炼人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