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理 >

太极拳手如刀锯 全在一接点中求

时间:2017-12-02作者:YH 点击:

  记得有段太极拳歌诀说“手如刀锯身如猴,辗转跳跃不停留,千着变化中心在,全在一接点中求。”


正雷太极书院陈斌老师拳照

  “手如刀锯身如猴,辗转跳跃不停留”,说的是身形。

  一些人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如”字。手如刀锯,是比喻我方手如待敌之刃,听清敌方出劲意图,敌方蛮拙之力必迎刃而解;如果理解为拿手去砍人锯人,则是乱动妄动,必为敌所破。身如猴,辗转跳跃不停留,是比喻我方身形灵活,不僵滞、不扎桩,实腿能走,虚腿能抬,时刻听清敌方劲力,敌方必为我方牵制,如顽童遭戏;如果理解为像猴一样上窜下跳,则是自寻烦恼,累己伤己。

  “千着变化中心在”,说的是心法。

  千着变化中心在,很多人理解成“重心在”,以为是要保持重心,大家知道重心越低越稳定,所以一些人的拳架越打越低,几乎贴地而走,实在令人啼笑皆非。中心在,就是心不散乱,管它对方千招万变,我方的意图明确,由心而出。心不散乱,神就不会散乱;神不散乱,形就不会散乱;形自然和谐,劲力就通达所至。打个比方,就像用筷子夹菜一样,我们要夹什么菜,意图明确,我们根据经验在瞬间判断出菜的分量和软硬,手法配合意图,筷子夹菜的动作自然和谐,一气呵成。如果夹菜时聊天说话分心走神,筷子要么停在半空,要么在盘子里翻江倒海,不知所终。


正雷太极书院张晋僖老师拳照

  “全在一接点中求”,说的是手法。

  接手是一瞬间的事情,两人过招,一接手,就应该能分出胜负。所谓接手就是接点,接对方的中心点。如果说中心点是对方劲源,那劲端就是对方肢体的末梢;接劲端是为了点劲源,点劲源是为了走劲端,二者互为依托。

  点,又分实点和虚点。实点,顾名思义就是实手相接时,点问对方的劲力,再作判断和反应。虚点,又称空点或神点,是一方功夫达到相当境界的时候,还未与对方接手,就用意或神点住对方,一旦得机得势,直接出手指出劲的方向,或甩手不要,对方身体失中,必然跃出或扑跌。

  当然,实点也好,虚点也好,指的是内劲的方向,并没有某种固定的姿势动作。杨少侯能用二指点人发人,用二指接拳,并不是因为他练过铁砂掌、二指禅什么的,而是用二指点问对方的劲力,听清之后迅速一断,这时对方已经失中飘忽,再指出自己内劲本来要去的方向,来者“如球碰壁还”,所谓点断发。我们说的断弹、断冷,也是指的这种点断劲。只不过,这一切发生在极短的时间里,大家看到的现象就是来人被杨少侯用二指发出,以为有神,于是将太极功夫神秘化,复杂化;殊不知这是杨少侯经过多年潜心修炼而成,大家懂得了太极拳的一些道理,经过训练体悟,同样可以达到一定的高度。


正雷太极书院刘家瑞老师拳照

  一接点中求,很多练家子都听说过。但是,求什么,却各有各的理解。有人求的是密方,有人求的是奇巧,有人求的是胜负,有人求的是功名。我觉得,一接点中求,求的就是一个静字。那段歌诀中,“手如刀锯”,求的是静;“身如猴,辗转跳跃不停留”,求的是静;“千着变化中心在”,求的是静;“全在一接点中求”,求的还是静。至于发人的远近、高低、轻重,则完全要看当时的机缘条件,切不可一概而论。

  两人过手,动中求静是万能。心不散乱,心手合一,彼此之劲不混合,才能静中生动。生动则灵,灵则巧,巧则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