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理 >

太极拳的七个特点

时间:2017-11-16作者:YH 点击:

  太极拳的特点是:主张不用力。用重量和由重量转换成的浮量及沉浮间产生的扩散能量。由自身的重量引出或显出对方的力量,顺着对方来力,用意向一侧偏沉,使其落空。王壮弘先生用一个“拔”宇。形象地比喻自重量的使用方法很像四两秤砣可以拔起超过它数倍重量的物体。

  《八法秘诀》中的“采劲意何解,如权之引衡……转移只四两,千斤亦可平”也是这个意思。当然。自重量的运用不容易被人理解,还需要借助于水的特点加以解释,水往低处流是一个自然现象,是水的重量受地心引力影响的结果,如此会有水的流动、波浪、漩涡。

  水的浮力是水的特性,正如《八法秘诀》中的“拥劲意何解,如水覆舟行……任尔千斤力,飘浮也不难”,说明的是浮力;“按劲意何解,运用如水行……波浪有起浮,有孔无不入”,说明的是波浪、流动;“捌劲义何解……君不见漩涡、卷浪若螺纹”,说明的是漩涡,所以打拳一定要仿水的运动。

  其二,要建立太极思维。太极拳要求人们需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太极拳的境界是“见相非相”的有无界,是有的没有和没有的有,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有界里有和没有那么简单,所以不能用有界的思维方式看待和学习有无界的太极拳。

  就以阴阳的辩证关系来说,通常都是在讲阴阳相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等等,其实阴阳之间还含有一个“中”存在,它是隐而不显,真实存在的,是“没有的有”,就像正负电极之间的磁场,所以有阴阳则必有中,有中必有阴阳。

  其三,明确太极拳具有实战性。王老师在欧洲教拳时,每到一处,他的开场白不光是用嘴说,而且还用身体实做体现出太极拳不用力可以战胜对方。拳架、推手、散手,来者不拒。

  记得上第一节课时,王老师就明确告诉我:“学太极不为打人,但必须能打人。而且是不用力打人。”陈鑫说过“不是太极拳不能打人,是你功夫不到……”它轻时如微风细雨,重时如狂风巨浪,这种无形的威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和理解的,它不是机械力学。是流体力学。

  其四,是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文人习武的风格。借儒家理论、易经、阴阳学说等为理论依据;用道家理论,《道德经》、《周易参通契》等为修炼法门;参悟佛家思想,《金刚经》、《心经》、《坛经》等来提高境界;学习中医学。

  了解人体结构,人与天地,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关系;观自然界。观宇宙天体,体悟天人合一,把学拳过程做为学术研究,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并引用现代教学方式,系统、完整、透明的讲解理论,非常容易理解。

  其五,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际操作原则,不同寻常,效果显著。其目的只有两个,改造我们的思想。形成太极思维:改造我们现有的身体质量,去僵块,去力量,去固定根,变成柔软之体。

  一开始先让学生建立太极思维,站在八门五步、十三势的立场上练拳,上下前后左右同时运动,阴阳五行八卦同时存在,并且不停地在流动、变化着。另外,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太极拳全貌,先有一个理性认识。

  然后再具体学习。这样不会迷失方向。在具体训练中,有很多原则,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只要按照原则去做,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六,合自然。老师说:“我们应该向自然学习,自然是我们的老师,我只是在解释自然。所有的老师,以及哲学、儒释道都是在解释自然,谁解释的最接近自然,谁就最高明。”太极拳套路是根据水的流动、波浪、漩涡而编制成的。人不离开水,水不离开人,人借水势而动,套路如书法可分为楷、行、草,随着水的大小和流速会有很多种打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七,有容乃大。练就宽广的胸怀。太极拳不练招式,不练力量,不求速度,不想如何打对方。不用心机算计别人。推手时则处处包容对方,满足对方,从容大度,气吞山河,以不变应万变。你生什么心,我生什么法,心灭则法灭,于无法中生万法。